清明粿裹上糯米。庄源供图
【资料图】
中新网宁波4月1日电(林波 庄源)年年清明“绿”,岁岁粿飘香。临近清明节,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鞍山村的农房里飘出了一缕缕清香,散发着丝丝香甜气息,村民们正忙着制作宁波的老底子美食——清明粿。
清明粿又叫青团,是江南地区的传统特色小吃,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古时候主要用作祭祀,如今其作为祭祀品的功能已日益淡化,反倒是成了一道时令性很强的小吃。
在宁波,清明粿代表着一代又一代老宁波人记忆里抹不去的乡愁。
清明粿之所以在清明期间制作,一是清明节前的时间是其原材料艾青生长的最佳时节,二是以往清明需要祭祀祖先,因物质条件有限,清明粿便成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制作过程也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制作完成的清明粿。庄源供图
相较于流水线加工制作的食品而言,老宁波人更喜欢自己动手包的青团,他们认为这种手工的味道更原始和纯粹。
今年69岁的陶慧芳,是土生土长的宁波人。每年清明前,是她最忙的时候。清晨,到田间地头摘下最嫩的艾青,回到家后,泡米、煮艾、揉粉、炒馅、团揉、蒸熟……一整套流程,她早已熟稔。
“清明节吃清明粿是对逝去亲人的一种思念,也有‘吃了清明粿一年四季不生病’的说法,寓意着健康和平安。”陶慧芳表示,她小时候很喜欢这种甜糯的食物,长大后跟着母亲学习了制作方法,“如今我成了教孩子们做清明粿的人。”
小小的清明粿不仅是美味的延续,更是爱的传承,其制作方法也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
老宁波人喜欢将清明粿制作成咸、甜两种口味。
“甜口”清明粿多数是用豆沙和黑芝麻做馅料,用混合了艾青汁的糯米粉团将馅料包裹,团揉成球状,最后裹上一层浸泡过的糯米即可。
清明粿制作现场。庄源供图
“咸口”清明粿亦是宁波人的心头爱,猪肉、春笋、雪菜是基本配置,经过炒制便成了咸香兼具的馅料,用饼皮包成月牙状的“饺子”,配上自由发挥的“花边”,造型格外独特。
陶慧芳表示,为了让青团颜色更浓郁,在煮艾青的时候还可以稍微加一点小苏打,会让艾青颜色更翠绿,令人食欲倍增,小孩子看着也更爱吃。
架上一灶柴火,铺好清明粿上锅蒸,厨房热气弥漫……水开20分钟后,清明粿蒸熟了,挺着圆滚滚的肚子躺在簸箕里,煞是浑圆可爱。
“小时候,我们小孩子特别期盼清明的到来,因为可以吃到美味的清明粿,一口咬下去,软糯香甜,像极了我们幸福的生活。”鞍山村“95后”村民李伟如是说。
在宁波,除了清新扑鼻的艾草青团外,肉质鲜嫩的白切鹅、“嗦”到上头的爆炒螺蛳等当季时令美食也“组团出道”。
古语云,不时不食。在“食”的背后是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期待。诚然,中国人对于节气时令美食极为热爱,应时而食,吃进胃里的是美好滋味,涌上心头的是乡愁记忆。(完)
芍药成了销售“头牌” 康乃馨每枝9元左右 母亲节来临,鲜花热销。过去多年都是康乃馨唱主角,但这两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5月7日
“谢谢选择我做你的妈妈!” 这封信请18年后查收 扬子晚报讯(通讯员 刘威 记者 朱鼎兆)小时候,母亲常常在家里给我们留字条,
跟新冠病毒“赛跑” 他要让机器人完成核酸检测 经常学生们还不知道我怎么想的时候,我就把自己否定了。工作中需要有自我否定的勇气
助力无接触配送 上海无人车“上岗” 【疫情防控新举措】 科技日报讯 (记者符晓波)眼下,上海疫情蔓延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不少
“态靶辨治” 帮助患者快速转阴 近日,随着患者清零,吉林省长春市北湖奥体中心篮球馆方舱医院等多个方舱陆续“休舱”,各医疗队也
四省市联合医疗队为患者全方位“解忧” 【同心守沪抗疫】 在上海城市足迹馆定点医院的宣传墙上,各类慢性病、基础病的健康宣教手
周美亮: 搜寻野生荞麦的“追种人” ◎本报记者 马爱平 一走进位于国家作物种质库新库内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