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春为岁首,农为行先。新春伊始,“一号文件”和春天一同如约而至。这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发布的首个中央一号文件,谱写乡村振兴蓝图,强调“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传递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
中央一号文件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作出九方面部署,第一项任务就是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三农”向好,全局主动,这是去年的经验,更是今年的方向。回首2022,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三农”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为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赢得了主动权。而展望2023,把“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大目标化成小目标,不仅要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还必须努力保障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增产、止损两手抓,同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才能守护好“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此前,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农业强国到底强在哪?中央一号文件给出了答案——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要想做到这五条,底线要求是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在此基础上还要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农业强国,强国农业,这是战略性、长期性的任务。当前,把重点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集中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才能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归根结底还是为了造福农民,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这需要推动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让农民既富“口袋”、也富“脑袋”。富“口袋”,要依靠促就业、增技能、搞改革实现。拓宽增收致富渠道,让亿万农民群众扎扎实实获得财产收益、共享改革成果,就能更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而富“脑袋”,则需要乡村塑形与铸魂并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让大家关心关注的“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情况得以有效治理,真正移风易俗,让乡村稳定安宁、宜居宜业更和美,让农民心有归属、幸福指数节节高。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从南国沃野到中原粮仓,各地都在紧锣密鼓开展春管春耕,广袤乡村不负春光、充满希望。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新的一年我们要奋跃而上、铆足干劲,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守好“三农”基本盘,定能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获得感越来越强的好日子,让建设农业强国和推进乡村振兴在大道上迈步向前。
“谢谢选择我做你的妈妈!” 这封信请18年后查收 扬子晚报讯(通讯员 刘威 记者 朱鼎兆)小时候,母亲常常在家里给我们留字条,
跟新冠病毒“赛跑” 他要让机器人完成核酸检测 经常学生们还不知道我怎么想的时候,我就把自己否定了。工作中需要有自我否定的勇气
助力无接触配送 上海无人车“上岗” 【疫情防控新举措】 科技日报讯 (记者符晓波)眼下,上海疫情蔓延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不少
“态靶辨治” 帮助患者快速转阴 近日,随着患者清零,吉林省长春市北湖奥体中心篮球馆方舱医院等多个方舱陆续“休舱”,各医疗队也
四省市联合医疗队为患者全方位“解忧” 【同心守沪抗疫】 在上海城市足迹馆定点医院的宣传墙上,各类慢性病、基础病的健康宣教手
周美亮: 搜寻野生荞麦的“追种人” ◎本报记者 马爱平 一走进位于国家作物种质库新库内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防晒“神器”竟是珊瑚“杀手” 科技日报北京5月8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珊瑚礁是地球上生物最丰富、最具经济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