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 >  >> 
天津杨柳青年画——是过年的画,更是生活里的画_今日观点
来源: 人民日报      时间:2023-02-09 09:58:42


(相关资料图)

正月十五,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古镇,舞龙、舞狮、踩高跷等民俗节目轮番上演,掌声、欢笑声不时传来。沿着青砖小巷,走进胡同深处,一座门楣上挂着“玉成号画庄”牌匾的四合院便映入眼帘。踏进房间,阳光落在伏案的霍庆顺身上。只见他用棕刷在画版上反复拂拭后,再附上宣纸,先轻抚、再重按、后揭开,木板年画的轮廓跃然纸上。

“杨柳青年画的勾、刻、印、绘、裱5道工序传承至今,从创作、雕版、印刷、彩绘到装裱,每一步都要下足功夫。”反复检查后,霍庆顺小心翼翼地将画纸放在“画门子”上等待风干,又拿起颜料和扁笔,给另一侧“画门子”上的年画人物脸部上色。

“这幅年画上有10个人物,每个人物的脸部彩绘就有20多道精细工序。”作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今年74岁的霍庆顺说,即使是一丝不苟地作画,年画成品率也只在70%左右。

在霍庆顺工作室不远处的另一处老宅中,张宏正指导小朋友体验年画拓印。随着推、拉、揭等动作一气呵成,一只骑着老虎、手挥玉如意、头戴潜水镜、憨态可掬的“钞集兔”,在孩子们的笑声中悄然诞生。

张宏是霍庆顺的大儿媳,也是徒弟。“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了解年画、喜欢年画,年画元素也出现在充电宝、手机壳等衍生品上。在延续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让更多年轻人爱上杨柳青木版年画,是我最想突破的。”张宏说。

“丹青百幅千般景,都在新年壁上逢。”杨柳青木版年画已有数百年历史,杨柳青古镇“家家能点染、户户善丹青”的历史风貌,也在岁月长河中逐渐形成、延续。“年画是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不断传承和创新,与时俱进赋予杨柳青年画更多精神内核。”霍庆顺表示,“杨柳青年画源于‘过年的画’,但更应该是生活里的画,是世世代代传承的画,要能把这幅‘画’传下去。”

近年来,为让传统技艺“活”起来、“火”起来,西青区盘活年画产业资源,实施年画振兴工程,提供场地、出台政策,鼓励和扶持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成立杨柳青年画工作室,设立年画博物馆、民俗文化馆等文化空间,为年画传播和年画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截至2022年底,杨柳青镇已开设近80家年画作坊、60多家年画店铺。杨柳青镇建成了以年画为特色的文旅小镇,围绕年画特色发展上下游产业,实现年画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和文旅跨界融合。今年春节假期,西青区接待游客139.45万人次,综合收入1.25亿元。

夜幕低垂,不远处升腾起璀璨的烟火,照亮了这座千年古镇,也让一幅幅寄寓美好祝福的年画熠熠生辉,焕发别样光彩。

记者 武少民 靳 博

上一篇:

下一篇:

  • “谢谢选择我做你的妈妈!” 这封信请18年后查收

      “谢谢选择我做你的妈妈!” 这封信请18年后查收  扬子晚报讯(通讯员 刘威 记者 朱鼎兆)小时候,母亲常常在家里给我们留字条,

    来源:      时间:2022-05-09
  • 跟新冠病毒“赛跑” 他要让机器人完成核酸检测

      跟新冠病毒“赛跑” 他要让机器人完成核酸检测  经常学生们还不知道我怎么想的时候,我就把自己否定了。工作中需要有自我否定的勇气

    来源:      时间:2022-05-09
  • 助力无接触配送 上海无人车“上岗”

      助力无接触配送 上海无人车“上岗”  【疫情防控新举措】  科技日报讯 (记者符晓波)眼下,上海疫情蔓延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不少

    来源:      时间:2022-05-09
  • “态靶辨治” 帮助患者快速转阴

      “态靶辨治” 帮助患者快速转阴  近日,随着患者清零,吉林省长春市北湖奥体中心篮球馆方舱医院等多个方舱陆续“休舱”,各医疗队也

    来源:      时间:2022-05-09
  • 四省市联合医疗队为患者全方位“解忧”

      四省市联合医疗队为患者全方位“解忧”  【同心守沪抗疫】  在上海城市足迹馆定点医院的宣传墙上,各类慢性病、基础病的健康宣教手

    来源:      时间:2022-05-09
  • 周美亮: 搜寻野生荞麦的“追种人”

      周美亮: 搜寻野生荞麦的“追种人”  ◎本报记者 马爱平  一走进位于国家作物种质库新库内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      时间:2022-05-09
  • 防晒“神器”竟是珊瑚“杀手”

      防晒“神器”竟是珊瑚“杀手”  科技日报北京5月8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珊瑚礁是地球上生物最丰富、最具经济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

    来源:      时间:2022-05-09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