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自诩是地球生态环境中最高等的生物,站在食物链的顶端,随意抓捕其他动物为自己所用,但你知道吗?那些被人类利用的动物也有感情,动物也会感到痛苦,甚至会自残。
曾有这样一头虎鲸,因为被人类圈养、奴役长达40多年,在生活的海洋馆里仿佛抱着必死的决心,不断用身体撞击墙壁,发生了什么让它如此生不如死呢?它在海洋馆里到底经历了什么?
Kiska是一头原本生活在冰岛的虎鲸,她在大约三岁时被捕鲸队捕获,而后又被Marineland海洋馆收购,而这也是她被囚禁长达42年的开始,是她这不幸一生的开端。
【资料图】
有人肯定想问:在海洋馆里能经受什么样的虐待呢?但事实上,她所承受的痛苦是我们所想象不到的。
远离了无忧无虑的大海生活,从此面对它的只有一隅十几平的游泳池。利益熏心的海洋馆将它们买下来并不只是单纯地饲养,为了获得自己想要的利益,他们为Kiska安排了一个又一个的展览以讨取观众的欢心。
不仅如此,这些沦为海洋馆赚钱工具们的虎鲸还被安排了专门的驯养员,为了能够更具观赏性,它们每天必须进行高强度训练。
野生的虎鲸们就这样被训练得像圈养的宠物,它们像马戏团的表演者一样,要钻圈、顶球,与不计其数的观众互动,日复一日的演出让它们的心灵和身体都受到了很大的摧残。
这所海洋馆臭名昭著,其中圈养了数百种海洋生物,因为虐待动物,违反动物权利保护法而受到无数的唾骂,而Kiska也将在这座牢笼里度过无数难熬的日子。
悲剧并没有就此结束,为了获得海洋馆想要的利益,他们还让Kiska繁殖后代以赚取高倍效益。为此,他们找来了一只雄性虎鲸,而Kiska也被圈养在了一个水缸里,沦为了海洋馆里的一个生育机器。
在几年的时间里,她先后诞育了五只小虎鲸,然而由于小幼鲸对于海洋馆水质和环境的不适应性,它的孩子们都没有存活下来。
原本以为孩子的出生能给带给她作为母亲的安慰感,而一次次地失子却带给了她难以挽回的悲痛。作为哺乳动物的虎鲸属于群居动物,并且对于与孩子们的分离都会显得非常痛苦,而这十年来与五个孩子的离别更是一次又一次的重击。
丧心病狂的Marineland海洋馆并没有就此放过它,在它反复经历有孩子的喜悦以及丧子之痛间,依然要不断地被支配出去表演,供人观赏游玩。在资本家的眼里,Kiska和她失去的幼子都只是赚钱的工具, 又何谈它们的感受而言?
之后,与Kiska繁殖后代的伴侣死亡,而海洋馆马上就为它找来了新的雄性虎鲸,只为在她有限的生命中榨取更多利益。由于新来的这头雄性虎鲸不适应陌生的环境,表现得非常暴躁和不安,甚至攻击了Kiska,海洋馆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最终将其送回。
Marineland海洋馆或许不知道,又或是根本不在乎,Kiska在被折磨的几十年中早已身心俱疲,精神上受到了无比的重创,而且也失去了从前活跃的性格和生机盎然的生命力。
与Kiska一同被买到Marineland海洋馆的三头虎鲸相继离世后,Kiska成为了这里唯一留下来的一头虎鲸。丧子之痛,丧夫之伤和丧友之苦,它全都经历了一遍,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它精神涣散,焦虑不安。
自此之后,它时常用身体撞击墙壁,身上的伤口也越来越多,牙齿也全部掉落,心理和身体都出了问题。然而海洋馆又怎肯轻易放过它,为了让Kiska继续表演,他们每天给Kiska喂食大量抗生素、镇静剂和抗精神病药,让它继续接待观众。
在这种生不如死的日子里,Kiska只能用自己的身体不断地撞击墙壁与玻璃以此发泄自己的痛苦,她想要挣脱这种束缚的日子,想要表达对于海洋馆的反抗。
终于,它的饲养员Phil Demers于心不忍,他看着Kiska自残的样子,心中悲痛无比。于是,他将Kiska的视频放到网上,而这也引起了大众的注意。事件发酵后,许多人都为Kiska感到难过,并对Marineland海洋馆的行为进行了指责。
相关动物保护组织也介入调查,这座“恶魔”海洋馆对于海洋生物的虐待行为被一一公之于众,许多民众前往海洋馆进行抗议,希望能够给被圈养的海洋生物更多合理的生存环境。
Phil Demers虽然因为曝光被辞去了工作,但相信,他会因为自己揭示了海洋馆黑暗的一面而感到释怀。
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这所“恶魔”海洋馆也很可能因为它的种种不当行为被关闭,这也是对于那些鲜活生命最后的慰藉。
自然界的每一条生命都值得被尊重,人类不能因为自己站在了食物链的最高端而肆意捕杀、虐待动物。其实动物们也有思想和感知,更何况是智商较高的虎鲸。
对于人类来说,我们可以去探索自然界的秘密,了解动物们的知识,但我们不能一味地伤害动物的生命满足自己的私欲和利益,它们也不是生而为表演存在。
人类作为大自然的一员,理应与万物和平共处,如果越来越多生物灭绝,那么是否人类最终也会落到这种结局?因此,保护动物,也许也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谢谢选择我做你的妈妈!” 这封信请18年后查收 扬子晚报讯(通讯员 刘威 记者 朱鼎兆)小时候,母亲常常在家里给我们留字条,
跟新冠病毒“赛跑” 他要让机器人完成核酸检测 经常学生们还不知道我怎么想的时候,我就把自己否定了。工作中需要有自我否定的勇气
助力无接触配送 上海无人车“上岗” 【疫情防控新举措】 科技日报讯 (记者符晓波)眼下,上海疫情蔓延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不少
“态靶辨治” 帮助患者快速转阴 近日,随着患者清零,吉林省长春市北湖奥体中心篮球馆方舱医院等多个方舱陆续“休舱”,各医疗队也
四省市联合医疗队为患者全方位“解忧” 【同心守沪抗疫】 在上海城市足迹馆定点医院的宣传墙上,各类慢性病、基础病的健康宣教手
周美亮: 搜寻野生荞麦的“追种人” ◎本报记者 马爱平 一走进位于国家作物种质库新库内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防晒“神器”竟是珊瑚“杀手” 科技日报北京5月8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珊瑚礁是地球上生物最丰富、最具经济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