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新的一年,各种新潮流、新风尚扑面而来。其中,最古老、最时尚的就要数甲骨文了。作为传统文化的根脉、成熟汉字的标识,如今甲骨文正在悄悄走进我们的生活,引领了一波“最潮中国范儿”。
先来看一组网友用甲骨文做成的动态表情包,您来猜猜这些是什么意思?这分别是下雪、下雨和下冰雹。而雪、雨、雹这三个字的甲骨文写法分别是这样的……是不是特别形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甲骨文到底有多火?我们利用全网搜索引擎大数据,对它的搜索趋势进行大数据跟踪。
甲骨文:文化遗产搜索量第一
哪些“文化遗产”最引人关注?我们将这个问题交给搜索引擎大数据。
大数据发现,甲骨文成了文化遗产中的搜索量冠军。尤其是近半年来,“甲骨文”相关内容的搜索热度快速增加,环比上涨了38%。
而“甲骨文”流量激增的背后,网友们对甲骨文的关注点也在变化。从过去最爱搜索“甲骨文距今多少年”“甲骨文记录了什么时期的文化生活”这样的入门级问题,逐渐变成了如何认识甲骨文这样的专业问题,也正因如此,“甲骨文汉字对照表”成为了甲骨文相关内容中,搜索热度的第一名。
甲骨文有了新“活”法
一片甲骨惊天下。来自商朝晚期的甲骨文距今已有3600多年的历史,而距离它首次被发现,也已经过去了123年。古老的文字、难懂的“天书”,究竟是如何赢得了一众网友的喜爱?
嘻哈歌曲、动画片、互动装置展出……如今的甲骨文,已经不单单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神秘文字,而是出现在了各类文化产品和创新应用之中,拉近了观众和甲骨文之间的距离。
甲骨文表情包,就是其中最热门的一种创意产品。
古老的甲骨文,搭配上多样的色彩和变化的图形,再结合时尚的网络用语,摇身一变就成了社交网络表情包。而这个系列也成了斗图爱好者的新宠,目前,累计被发送了930多万次。
表情包只是陈楠团队甲骨文作品的一小部分,印章、项链、贺卡,各种文创产品中也都能看到甲骨文的身影。
为了让甲骨文能够作为一种“活”的文字被使用,他还用了十多年的时间,设计了一套甲骨文字库。
如今,甲骨文不仅仅是用于书写和交流的文字符号,更是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超级IP,不少相关的文旅项目接踵而来。北京一家设计院正在以殷墟甲骨为主题,打造一座线上文旅小镇。
而要快速进入这个甲骨主题虚拟世界,只需要这枚小小的潮玩。
进入虚拟世界,就可以远程畅游殷墟博物馆等场景,而这些虚拟人也能24小时在岗,为用户解答专业的甲骨文知识。
甲骨文:历久弥新的文明密码
甲骨文在今天依然能够广受推崇,正是因为它所承载的中华文明的重量。16万片甲骨、4000多个单字,穿越时空在向我们诉说怎样的殷商世界?它的出现,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意味着什么?
在甲骨文学者黄天树的家中,记者看到一片特殊的甲骨材料,生动地记录了商王在外出狩猎时,一场“人仰马翻”的车祸。
记者看到,这片甲骨的背面还记录了一场特殊天气。意思是,东边出现了乌云,一场暴雨后北边出现了彩虹。
多个事件记录在同一片甲骨上,展现着古人生活的不同横截面,就如同我们现在的日记本或者“朋友圈”。
一脉相承的文字,不仅记录了商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将历史的传承写得清清楚楚。
这片甲骨上记录的王的名字,与《史记》中商代帝王名号能够大致吻合,这证明了《史记》内容基本真实,从而将中国可信的历史向前推进了约一千年。
而对全世界而言,甲骨文更是为全人类提供了一大批最早的自然现象观测记录。
这是3500多年前的一场月食,在当时,古人就已经在用“月食”这个词来称呼这种天文现象。
这是人类最早记录的一次流星雨,“星率西”,意思是一大片星星都往西快速移动。
这些观测记录,对于人类早期自然科学的研究具有极高价值。
当甲骨文遇上新科技
目前还有三分之二的甲骨文字仍未破解,还有很多谜题等待揭开。面对如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的甲骨文研究工作也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寻找新的突破口。
在一家人工智能公司,记者看到一些代码正在代替人力,对甲骨文拓片进行整理工作。
这个人工智能模型正在做的,就是要将重复的拓片找出来,拼凑成更完整的版本。研究员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这四张拓片,其实都是从同一片甲骨上拓印下来的,虽然各有残缺,但仔细辨认,还能看出它们是一样的。然而像这两组重复的拓片,用肉眼几乎无法看出相似。
为了人工智能更精准,就需要将拓片分解成小方块进行局部比对,并让计算机模拟出各种模糊、缺损的图像效果,让人工智能学会排除干扰因素。
现在,用人工智能去将一张拓片与另外18万张拓片逐一进行比对,只需要3—5分钟。而在传统的工作方法中,却是以年为计量单位的浩瀚工程。
首都师范大学莫伯峰教授告诉记者,利用人工智能不仅可以识别重复拓片,还能将碎裂的拓片进行智能拼合。
目前,已有上百组甲骨材料通过人工智能实现拼合,许多历史片段得以重见天日。
眼下,甲骨文智能识别、甲骨文辞例的机器检索、甲骨文在线数据库等不少新技术已经进入应用阶段,正在推动解决甲骨文研究中的各类难题。下一步,人工智能还将在甲骨文文字的破译方面展开更多探索。
因为刻骨 所以铭心
新创意、新技术,让甲骨文焕发出勃勃生机,引领了独特的“中国范儿”。
因为刻骨,所以铭心,厚重的中华文明是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对甲骨文的研究还能不断提速,一页页揭开埋藏地下数千年的灿烂文明长卷。神州大地,山河壮丽,一片欣欣向荣;泱泱中华,一山一水一片天;锦绣河山,一笔一画一世界。
(总台央视记者 张勤 王琰 朱慧容 张艺瑾 苗毅萌 陈伟奎 李常揆 安阳台 张斌)
“谢谢选择我做你的妈妈!” 这封信请18年后查收 扬子晚报讯(通讯员 刘威 记者 朱鼎兆)小时候,母亲常常在家里给我们留字条,
跟新冠病毒“赛跑” 他要让机器人完成核酸检测 经常学生们还不知道我怎么想的时候,我就把自己否定了。工作中需要有自我否定的勇气
助力无接触配送 上海无人车“上岗” 【疫情防控新举措】 科技日报讯 (记者符晓波)眼下,上海疫情蔓延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不少
“态靶辨治” 帮助患者快速转阴 近日,随着患者清零,吉林省长春市北湖奥体中心篮球馆方舱医院等多个方舱陆续“休舱”,各医疗队也
四省市联合医疗队为患者全方位“解忧” 【同心守沪抗疫】 在上海城市足迹馆定点医院的宣传墙上,各类慢性病、基础病的健康宣教手
周美亮: 搜寻野生荞麦的“追种人” ◎本报记者 马爱平 一走进位于国家作物种质库新库内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防晒“神器”竟是珊瑚“杀手” 科技日报北京5月8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珊瑚礁是地球上生物最丰富、最具经济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
X 关闭
X 关闭